本专业为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的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积淀深厚、师资雄厚、教学科研成果丰硕。根据2022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公布的数据,在全国设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129所院校中,本专业排名第15。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于2022年被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国学科评估为A级。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新一代空天信息科学与技术发展需求,培养具有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掌握必备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复杂工程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从事航空、航天、民航等领域中电子信息系统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应用、维护、管理等工作的社会栋梁和工程英才。
本专业期待学生毕业5年左右具备以下职业和专业的能力素养:
1.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有意愿、有能力投身航空、航天、民航和国防等事业发展;
2.能够独立承担电子信息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产品设计等工作,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
3.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意识,能够融合多学科知识解决电子信息领域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和复杂工程实施中面临的技术难题;
4.具有在团队中分工协作和交流沟通能力,能够胜任技术负责人、企业经营和管理者等角色;
5.能够多渠道更新知识,实现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能力的提升,适应行业技术进步和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本专业毕业生在品德、知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需达到以下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用于解决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相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通过阅读文献,识别、比较、建模、判断、表达等手段,研究分析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中信息获取、传输、处理等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针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信息生成、获取、传输、处理等需求的系统或单元,并能够在设计中考虑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和仿真等,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以及相关行业的法律法规,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熟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专业领域新技术的能力,并能够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时代变化。
三、主干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
四、专业核心课程:
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电子线路、光电子技术基础、机器学习导论、微波技术与天线原理等。
五、学制与修业年限
学制:四年制本科,修业年限:3~6年。
六、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