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程领域

(工程领域代码:43010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电子与通信工程”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7年11月20日学位办(1997)57号文件批准的首批工程硕士授权领域。自1998年在河南省洛阳市举办第一期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班以来,已分别在南京、常州、南通、上海、无锡、连云港、扬州、西安和福州等地举办了十余期工程硕士班,共招收工程硕士研究生360余名。2011年1月7日,本工程领域被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领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领域,主要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下设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学和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六个二级学科,其中“通信与信息系统”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为江苏省重点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还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和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目前,这两个学科有专任教师62人。其中,院士1人,教授20人,副教授23人,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水平高。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领域的研究方向广阔,涵盖以下六个方面:

  • 信息获取与处理,包括雷达信号检测与估计理论、高分辨和超分辨雷达技术、目标探测与成像、阵列信号处理技术、电子侦察等;   

  • 数字通信,包括各种通信体制的研究、通信中的信号处理、卫星通信、导航与定位、编码理论、纠错码理论及其应用、移动扩频通信网等;   

  • 雷达目标特征分析、雷达隐身技术、微波毫米波器件与系统、现代天线技术、电磁兼容仿真与设计、高速电路中的信号完整性等;   

  • 数字系统设计和自动测试技术,包括数字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电子系统CAT、自动测试技术等;  

  • 遥控遥测,包括遥控遥测体制的潜在抗干扰能力和传输效率、最佳群同步码理论、自适应采样技术、数据加密处理技术等;   

  • 图像处理与分析,包括图像理解、视频图像处理、运动目标跟踪技术、三维信息提取与重建、可视化技术、视觉处理技术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领域的课程设置合理科学,体现研究生水平、专业特色和先进性、工程性、实践性与应用性,满足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要求。课程教学计划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与选修课两类。公共必修课包括政治理论课、外语、高等工程数学。专业必修与选修课包括信息论、数字信号处理、数字通信、数字图像处理、DSP原理及应用、数字系统设计、微波电路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电磁兼容理论及应用等,此类课程还可根据委培单位的要求和学员的实际需求进行修订与设置。

2.“集成电路工程”工程领域

(工程领域代码:430110)

集成电路工程是关于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及应用的专业,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工程领域主要依托信息学科所属各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力量。目前从事与集成电路工程相关的专业师资队伍有教授5人,副教授10余人。近几年,他们承担了国防预研、航空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项目3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建立有“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实验室”、“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南航-Xilinx  SOPC联合实验室”等一系列实践教学平台。为适应航空电子系统发展的需要,学校新近还投入了100多万元专项建设资金,建设“航空电子系统的集成技术与可测试设计研究”的研发环境,配置了HP服务器与工作站和Synopsys公司的集成电路前端与后端的全套集成电路设计EDA设计软件。近年来还从海外引进了数名集成电路设计和材料方面的高级人才,充实了集成电路工程的师资队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工程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有:

  •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  

  • 混合集成电路设计  

  • 射频集成电路设计  

  • 专用集成电路ASIC设计  

  • 数字低功耗设计技术  

  • 集成电路测试与可测性设计

本工程领域的课程设置除几门公共基础课程外,学员需要学习集成电路设计基础、高级模拟集成电路设计、高级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数字系统设计等必修专业课程,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和学员的基础,还开设了若干选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