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专业优势,践行科学发展,服务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

发布时间:2011-02-20浏览次数:725作者:admin来源: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官网责任编辑:

发挥专业优势,践行科学发展,服务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

博士生党员服务团总结报告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二00六——二0二0年)》中将“大型飞机”、“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项目被确定为未来十余年里重点实施的重大专项。为紧密结合国家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时代背景,抢抓国家航空航天迅猛发展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高校青年博士的智力资源优势,服务工业化、信息化融合,服务国家航空航天事业发展,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结合学科专业以及实践单位的研究领域,主动联系了江西九江清华同方、中电52所、中电36所、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第802研究所和805研究所、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这五家单位作为本次实践的目的地。7月12日,博士生党员服务团从“了解需求、明确定位;发挥专业、服务实践;加强合作、成就英才”这三方面开启了专业服务实践之旅。本次活动得到了学院常务副院长黄志球、副院长王成华、院长助理张启钱老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了解需求、明确定位。

        走访中,我们主要从学校文化、毕业生文化、企业文化、员工文化四个方面与各公司进行了探讨交流。通过介绍南航及信息学院发展现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情况,让航空航天中电等集体公司感受南航发展文化和毕业生就业文化;通过聆听企业发展史,参观产品展示厅、车间、工厂、办公室,了解企业使命愿景、行业地位、文化内涵、运作模式、产品技术、工作环境和软硬件设施;通过与人力资源部经理、南航毕业校友的座谈交流,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企业员工的能力要求、考核标准、招聘流程和发展通道,体会企业员工成长文化;通过听取用人单位对南航学生专业素质、实践技能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院校进一步完善专业设置、促进校企人才培养合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一系列的访谈调研活动,让我们对各企业有了更清晰、更全面的认识与把握,为我们明确自身定位,取长补短,不断提升奠定了基础。

发挥专业、服务实践。

        高校青年博士作为高素质知识型人才,是知识成果转化和科研项目攻关的生力军,此次博士生服务团的“服务”二字意指“学以致用,助攻难关”,为公司承担阶段性科研工作、科研项目论证及前期研究等工作,此举受到了各公司的普遍欢迎。

        在商飞上飞院,信心中心王文捷主任与我们一起,结合公司关注的技术热点、难点以及博士生的研究方向,确定了在企业的主数据研究、虚拟化技术、数据中心规划、信息存储等方面的开展辅助预研工作的要求。回校后,博士团成员联系班级同学,利用暑假时间,做了大量深入地研究,形成了2篇名为《数据发布领域隐私保护研究进展》、《Web Services容错机制的研究与应用》的科研论文,同时带领硕士生、本科生参与商飞科研项目6项,实践人数达到19人,初步形成了规模。(见附表1)博士生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和辐射带动影响,让越来越多的研究生潜移默化地投身科研。此外,九江清华同方、上海航天802所、中电36所对博士生参与企业科研工作明确表达了欢迎态度,并分别提出了在无线通信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武器装备等方面开展探索性研究和理论研究的建议,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作为我院三个重点学科,为博士生服务团在国防军工项目中发挥专业优势创造了机遇和平台。

加强合作、成就英才。

        进一步巩固校企双方合作关系,取得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各方面的合作优势是活动的第三个目的。在走访过程中,我们认真听取了各用人单位对南航人才培养的建议,并根据学校对人才培养的发展思路,协商提出了人才定制培养的合作模式。主要表现为顺应企业发展需求,加强特定专业技术能力;邀请企业来校讲座、联合开发应用型课程等形式,扩大知识层面,提高动手能力;积极参加企业重视、关注的校外学术交流、高峰论坛和课题、基金项目;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并重发展,通过联合培养的机会,深入企业参与实际项目,在实践中检验和升华;校企双方互助沟通,建立实习、就业、实践基地。同时,欢迎企业员工来校交流深造,提高学历层次,提升研究能力。

        高校在承担人才培养之重任外,通过校企互动,优势互补,促进智力资源与生产相结合,帮助企业加快技术整合创新,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实现价值双赢。因而探寻科研合作机遇成为校企双方的共同兴趣点。信息学院依托导师科研项目和学生科创活动,积累了丰富的项目资源,形成了系列待转化的科研成果,研究生团队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基于学校拥有的技术优势和科研氛围,走访单位纷纷希望能与学校、学院相关师生就物联网、云计算、多核技术、服务科学等学科前沿技术展开合作探讨。目前南航与中国商飞在信息安全等领域开展的专项对接、定向开发合作已取得较好的成果。

        本次实践活动,为我们电子、通信、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博士深入了解企业,参与实际项目,破解科研难题提供了条件,也为我们自身积累社会实践经验搭建了平台,为进一步探索建立校企优势互补、实现校企资源深度融合巩固了关系,拓宽了渠道,更为国家服务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贡献了一份力量。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实践服务两个环节,让我们深刻领会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时代要求,认真学习、刻苦磨练、深入思考、努力实践,为服务社会、企业积累更多有益的经验,将自身打造成为具有南航特色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附表1            研究生暑期参与商飞项目一栏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任务描述

参与学生人数

1

C919机载移动通信及宽带接入系统卫星中继链路

对当前的国内外机载移动通信系统及宽带接入系统卫星中继链路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调研

4

2

民航客机电磁仿真建模

E-MIND(Electromagnetic Multi-code INtegrated Design for aircraft)民航飞机电磁仿真建模

1

3

大型客机电气布线互联系统(EWIS)

本项目能针对FAR25部的要求提供理论分析数据进行支持。利用仿真分析软件,开展电线电缆电磁兼容性仿真分析和导线热耗散性仿真分析。

5

4

某电大尺寸平台的天线布局方案研究

为某型号的飞机设计其机身外部天线的布局方案,考虑各个天线之间的干扰与耦合问题,对其进行优化并达到技术指标要求。

3

5

某民航客机移动通信电磁兼容研究

在某型号飞机装载个人无线通信系统条件下,对其进行全机电磁兼容性的仿真分析,重点考虑舱内的电磁分布以及舱内无线通信系统天线对舱外机载天线的耦合干扰问题,评估的目的是确保移动通信系统在该飞机上的安全实施。

4

6

客舱外部通信系统接入天线布局设计原理性试验

1.乘客携带的个人无线通信装置天线的舱内辐射覆盖测试

2.漏泄同轴电缆的舱内辐射覆盖测试

3.吸顶天线的舱内辐射覆盖测试

4.客舱与驾驶舱间的辐射干扰耦合测试

5.客舱与E-E舱间的辐射干扰耦合测试

2